对不起,生而为女人,请多做家务
“家务”,这个词似乎天生就和女性挂钩。
进入正文之前,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我之前的领导是女性,三十好几,暂且叫她Z,和老公打定主意丁克。她老公恰好也是我们单位的人,虽然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但职位比她老婆低了三级,工资待遇也差了好几倍。这在我们这个机关单位,这对夫妻无疑是大家喝茶看报纸之时乐此不疲的八卦对象:
“你知道XX部门的Z吧?”
“是不是那个每天浓妆艳抹的半老徐娘,有事没事就去董事长办公室的那个?”
“对对对,那么大年纪了,还涂桃红色的口红。你知道她是怎么被提拔的吗,每天花枝招展地在各个领导面前晃,她最大的能耐不就在饭桌上帮董事长挡酒外加活跃下气氛嘛,一个女人,真不正经......”
“你看Z,40岁了还不生,肯定是生不出来,还说啥丁克,真当旁人是傻的吗。女人嘛,钱赚的再多有屁用,还是得生个孩子,操持家事才是正事”;
“Z啊,你不知道她老公吧,他俩同时进的公司,没多久就结婚了,她老公可惨了,其实能力挺强的一个人,就是之前得罪了领导,连降两级,基本没有翻身余地了,每天就在家养花弄草,伺候她老婆吃喝拉撒,真是可惜了。她老婆一女人在我们这里想出人头地,多少都会有些不能入眼的事,况且她连个娃也生不出来,要是他老公没有败在当年那个事儿上,早把她休了.......”
......
然而跟了这个领导三年,我想自己非常了解她的为人。
她老公工作能力强,这不假,但或许是情商不高,混机关光靠一身蛮力可不行,所以才会得罪领导。考虑到双方老人年事已高,需要人照应,两人才商量一人在外主拼事业,另一方侍奉父母,料理好家事。这也是两口子最终商量后作出的决定,男人最初心有些许不甘,但妻子这几年做的顺风顺水,自己也在家庭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而Z对家庭也并非甩手掌柜,采购家庭用品,给全家人买衣服,请了做家务的阿姨,每年还要带双方父母出国旅行,所以丈夫在家其实事情也不多,两人也非常和睦。
她决定丁克,本是因为她醉心事业,她非常享受在工作上呼风唤雨、运筹帷幄的感觉,正因为真正的认清了自己的内心, 所以才不惧压力做出丁克的选择(其实这一点也是我最佩服她的,因为我们大多人都懒于思考,畏惧压力,被所谓的“社会大流”裹挟着走完浑噩的一生);
她热衷时尚,涂当下最流行的口红,买最顶级的包。一个女人,本应精致,更何况,她花的是自己挣的钱;但外人看到的只是她每天花枝招展,却不知道她经常周末都睡在办公室;人们只是看到她在饭桌上谈笑风生,却不知道饭后她在厕所吐到昏天黑地,哭的泣不成声......
仅仅因为她是女人,一个没有生儿育女,没有在家相夫教子、成功的、精致的女 强 人。
那如果把男女主角互换一下呢:
一个男人工作勤奋;
每天穿着考究,注意形象;
擅长和领导拉关系,能挡酒,还能在饭局活跃气氛;
还要帮衬家务;孝敬父母;
还不嫌弃那个不能生娃的“糟糠之妻”。
这是不是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完美”的成功男士形象。
我们的社会似乎普遍认为一个好的妻子就应该操持家务,照顾孩子,贤良淑德。女人一旦打拼事业就是不顾家庭瞎折腾,如果女人成功了,最后也只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女强人。而男人在家锅碗瓢盆就是吃软饭,不上进;男人加个班,应个酬,夜不归宿就是辛苦付出,回家理应当甩手掌柜。
这个理论从Z的身上便得到了赤裸裸的验证,这真的是因为男女有别吗?
男人和女人的差别究竟有多大?
此前有一本火爆的畅销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将男女彻底描述成不同的生物,而另外一本科学心理学中关于婚恋的“教科书”《亲密关系》(McGraw-Hill社会心理学丛书中的一本,主要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对关于人类亲密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相关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的作者之一,丹尼尔•帕尔曼是人际关系国际研究会前主席。)则对“火星金星说”用实例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批判,基于对数百篇试验报告的分析和总结。
“根据研究,吸毒的男人和女人的数量几乎一样多,有虐待倾向的男人和女人数量同样很接近。当我们在讨论男人普遍的大男人主义的时候,经常忽略这种“大男人主义”背后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以为那是男人本身的主观意愿。
男人里有情绪激进者,有中庸者,有懦弱者,也有卑鄙者。可是这些个性特质在女人里同样存在。再进一步说,有男同志,但同时也有女蕾丝。同样一种心理和感情需求,男人需要,女人也同样需要,在很多需要上,他们没有任何本质的不同。
一个身心健康的男性,是必须具备一些女性特质才能更好地创造幸福的生活——比如感性,比如善于语言和情绪的表达。一个身心健康的女性,也必须具备一些男性的特质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比如竞争,比如逻辑推理等等。”
在倚靠劳力或者武力运转的社会和时期,男性由于生理结构上的优势,也许在这个阶段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如今,人本身的劳动和力气并非推动社会运转的主导,更多依靠的是我们的大脑。
难道男性的大脑天生比女性优秀,这听起来显然很荒谬,但如今各种性别歧视却依然广泛存在。
如果将维持家庭运转的事务分为内部的家务和外部的事业,“主外”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如今社会中,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崭露头角的也的确多是男性,而维系家庭运转同样重要但却琐碎繁冗的家务却大多被女性包揽,而社会对“家务”价值的评判显然低于“事业”。
而根据McKinsey 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很多双职工家庭中,由于女性在家务和照看孩子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这其实是女性在很多领域没有获得领袖地位的原因之一。
那么是谁规定了女性就应该承担更多的家务呢?
难道是因为男人真的比女性强,还是只是社会觉得男人(应该)强,这些固定的思维模式可能真的只是我们共同的偏见和集体的暗示。
“作为女性,我们也或许不应该习惯性地把自己想象成弱势群体,也不再偏执于男女的不同而把夫妻之间沟通视为不解的难题。”
真的是男人承担好了“主外”,而女人则安心的“主内”吗?
一位朋友前段时间和老公冷战,一问原因,原来是老公把脏衣服堆一地也不洗,等他过几天找衣服穿时,竟然发现脏衣服还原封未动的摆在那里,顿时火大,抱怨妻子没给他洗,说这让他回来都感受不到家的温暖。
但为什么妻子又没洗这堆衣服呢?因为妻子忘了....她虽然全职在家,但有自己的一份兼职,孩子也还小,每天早上6点过起床。中途她有一点时间也都抓紧工作了,晚上孩子睡了以后更是几乎全部用在了工作上。对了,家庭开支也是妻子独自承担。
当老公因为这件事冲她发火后,她说本来她只是忘了洗这堆衣服,如果知道老公是这个态度,她即使记起来也不会给他洗。
再后来,老公回来还是把脏衣服脱在家,只是婆婆妈过来看望孙子的时候会给他洗。因为他妈妈从来就是传统观念中的“贤妻良母”,因为自己的生的是儿子,所以从小也不让他沾任何家务,用她儿子的话来讲,就是“我在家,酱油瓶倒了我都不会扶一下”。包括朋友自己的家人也觉得她应该给丈夫洗衣服。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女人就应该多做家务”的社会“共识”(偏见)?
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研究:性别才是决定谁应该多做家务的主要因素
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大多数美国家庭中,无论是异性恋家庭还是同性恋家庭,大部分的家务活还是由女性或看起来更女性化的一方承担,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赚的少的一方家务也应该做的多。但事实上,在该谁做家务上,收入的影响非常小。
也就是说,性别才是决定谁应该多做家务的主要因素。
夫妻间相对的收入高低会影响谁在当家庭主妇/煮夫,但是赚钱比老婆少的老公们仍然觉得自己不应该做家务、带娃比老婆多。
除此以外,承担了更多家务的收入相对高的一方还承担着家庭的理财。
夫妻间相对的收入高低会影响谁在当家庭主妇/煮夫,但是赚钱比老婆少的老公们仍然觉得自己不应该做家务、带娃比老婆多。
除此以外,承担了更多家务的收入相对高的一方还承担着家庭的理财。
Dembe的调查:社会普遍认为家务应该由女性承担
Dembe对7500个出生于1957~1964年间的美国人进行了调查,这个年份出生的人,主要的工作时段集中在70和80年代,这也是女性加入劳动力大军的时间。
尽管此时妇女已经进入职场,但是社会普遍认为(包括女性自身)家务、带孩子这些“琐事”还是应该由老婆承担。
美国人力资源统计局的数据:女性做家务的比例及时间都高于男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情况是否有所改观呢?
Vincent Passarelli,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同时是一些公司集体文化及福利政策的顾问提出,虽然进入新世纪后,关于家务的分担大家的意识有了进步,既认为应该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但是这也更多的停留在“意识”上,根据美国人力资源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如今美国社会大多数家庭中,无论女性是否有工作,仍然是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务,特别是在孩子诞生以后。
2015年,平均每天有22%男性打扫卫生、洗衣服等,然而女性的这一比率是50%。
对于已婚已育的女性,当她们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很可能还要面对一堆家务活,还要带孩子。
印第安纳州大学研究:“内外兼顾”让女性的健康受到严重损伤
非常出乎意料的,中国的女性有着全球最高的女性工作率,2010年,高达67%的女性都在外工作。尽管大部分女性都在工作,但在家庭中,往往也要承担更多带娃和家务。
虽然影响家务分配的因素似乎很复杂,但印第安纳州大学的这项研究却清楚的指出其实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性别:
女人为什么要多做家务,不是因为她们赚的比男人少,也不是因为她们更细心更擅长家务,而只是因为她们是女人。
这项研究的主导人员Quadlin说到,在外就职还有上下班时间,而对于一些既主外又主内的女性来讲,忙里又忙外的工作更容易影响她们的健康。
研究发现,一周工作60个小时,对家内外兼顾的女性,在长期操劳30年后,她们罹患一些慢性病(如早发型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一些种类的癌症)的风险是每周只工作30~40小时(标准工作时间)的女性的三倍,同时她们罹患哮喘和慢性肺病的几率也翻倍,而同样的疾病风险在那些仅仅在外工作60个小时的男性中却没有增加。
而这项调查主要是针对40~50岁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慢性病带来的健康风险无疑会更大。
在双职工家庭里的女性由于承担了更多的家务与养育后代的责任与压力,承受更高的健康风险,所以这些女性也更容易提出离婚。
PewResearch Poll民意调查:家务分配直接影响婚姻的幸福
根据2007年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PewResearch Poll)统计显示,家务是仅次于忠诚、性和谐之后的第三大影响婚姻幸福感的因素。在这项调查中,62%的成年人认为协调好家务,对夫妻双方的成功都大有裨益。
无论男女、新婚夫妇或老夫老妻,不管单身还是已婚也都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性别不应该成为我们分配家庭责任的标签(如果非要讲男女区别,或许是大多数女性还要怀孕与哺乳)。自20世纪女性也进入职场以来,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女性已然为家付出很多,那些在沙发上瘫着刷手机、焊在电脑面前打游戏等吃饭的老公们,请不要再把“女人就该洗衣做饭带孩子”认作理所当然,体谅你的母亲,关爱你的妻子,从“扶起倒在地上的那个酱油瓶”开始。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正确看待家务和带孩子:
首先,我们都得承认家务、带孩子是一件繁琐累人的事。虽然社会给“家务”的价值评定不大请阿姨一个月5000,妈妈又能值多少?,但一个温暖的、有利和谐,有助进步、适宜孩子成长的家,必须有人愿意投入和付出。
不要再夸贤妻良母伟大了,
我们不要伟大,
我们要健康,要理解,要公平。
男性们先入为主的不仅是“家务不是我该干的事”还有“家务不是我会干的事”,你们能打游戏,会搓麻将就一定会洗衣服会炒番茄蛋。也不要觉得做家务就会耽搁你的事业,相信我,你们浪费在其他更无聊之事上时间绝对比这个多得多。
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请不要再觉得自己上班挣钱养家就可以理所当然翘起腿,等你老妈或你的伴侣拖沙发前的地。在你成年之后,母亲没有任何责任照顾你的饮食起居。你的另一半如果全职,也请看到她/他的不易,在你下班后,她/他或许也需要下班和休息。
提前做好分配:
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那个故事,如果妻子比老公赚的多,那么妻子是否就可以把家务全盘甩给老公呢?
当然不是,首先,那位女领导没有小孩,这部分的工作也就省去,其次,由于赚的多,她还可以请阿姨,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讲,剩下的也基本只有赡养和陪伴老人的事情了,所以“主内”的老公也并不觉得辛苦,反而心平气和的经营好家庭,即使有保姆,也时不时亲子下厨为妻子烧好一桌饭菜配上一瓶红酒给加班晚归的她一个惊喜。
所以,既然男女无别,那么家务也应该是由双方共同承担。
夫妻双方在一开始(规矩越早立越好,否则很容易让不平等成为一种习惯)就应该根据双方的职业、收入、兴趣、身体状况来分配好各自应该承担的工作。虽然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绝对的条条款款,但是至少可以让某天由于某种原因少做了家务的那个人心理有些许抱歉,并在其他地方补偿。
家庭中的小成员——孩子,他们也必须承担一部分家务。不要因为孩子小,或者是男孩,就觉得培养他们的家务能力没有必要。孩子小,那就让他做这个年纪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能增加他们对家的归属感,也可以提升自我认同,更加自信,因为完成“属于”自己的家务让他们觉得为这个家作出了贡献。
无论男女,会做家务,本来就是一种生活能力。这让他们无论单身已婚,不管在家还是去到外地甚至外国,都能够过上更舒适与精致的生活,而不是每日叫外卖煮泡面。
少挑剔,少抱怨,多鼓励:
当男人好不容易拿起扫帚,一开始你就不要挑剔他这没弄干净,那没理整齐。任何人都喜欢被表扬,人人都喜欢“戴高帽”,讨厌被打击。同理,老公也不要嫌弃这个汤咸那个菜淡,不满意,要么自己做要么下馆子。
有钱花,舍得花: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请努力工作,赚足够多的钱,你可以像那位女领导一样请阿姨,如果觉得家里多个外人不舒心,市面上那么多家务神器,洗碗机、烘干机(这两个机器简直就是拯救婚姻的神器啊)、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也可以供你选择【强势种草】扫地机器人使用报告,另外宁愿少买些衣服,少旅游几次,洗衣机、抽油烟机等厨卫用具的钱不要省,它们也能为日常的居家生活节省掉不少的麻烦。
家是夫妻双方的,既然决定成家,在享受家的温暖时,请共同为它付出,无论是赚钱还是做家务和带孩子。
专注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
发布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分享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微博:@夏天的陈小舒
邮箱:dr_chenxiaoshu@sina.com
微信公众号:Shu_DrChen